回眸“十四五” 幸福濮阳“动”起来——我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综述体育比赛直播_足球_波胆_买球_篮电竞_在线投注
2025-11-07体育,足球,波胆,反波胆,角球,串关,大小球,世界杯,欧洲杯,比分,足球比分,赛事,足球赛事,电竞赛事,体育赛事直播,足球直播平台,世界杯直播,足球直播,体育直播,NBA直播,游戏直播,LOL直播五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干字当头、攻坚克难,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9月22日起,《濮阳日报》开设《回眸“十四五”》专栏,全景式展现全市各地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高质高效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濮阳新篇章、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汇聚磅礴力量。
10月25日下午,位于市城区京开大道与中原路交叉口的市体育场,处处跃动着活力四射的身影。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慢跑,不同爱好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成为“运动濮阳”的生动注脚。
体育,事关人民的健康和国家的强大。习指出:“一个健全的人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强健的身体,要通过发展体育运动以不断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与健康。”
“十四五”期间是我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五年来,我市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消费需求为目标,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任务,多措并举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濮阳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无穷“动”力。
10月18日,一场融合竞技激情、公益初心与乡土情怀的垂钓盛宴——2025“以钓助农 抖动丰景”嘉年华活动在南乐西湖国际钓鱼主题公园启幕。全国30位顶尖钓鱼达人齐聚于此,以竿为媒,以渔会友,共同“钓”动乡村振兴新画卷。
钓鱼是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但在我市,全民健身项目可不只有钓鱼。几年来,经过共同努力,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设施网络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四级公共健身设施体系与“10分钟健身圈”全面覆盖城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2.23%。
针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短板,我市制定实施了《加快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行动计划》,强化规划引领与资源统筹。2021年以来,累计新建市级全民健身综合馆1座、体育公园4个、滑冰场1个。通过持续更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城乡健身路径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实现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100%覆盖、新建社区体育设施100%覆盖。截至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2.73平方米,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建成。
为引导市民参与到健身运动中来,我市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供给。市级层面重点培育篮球夏季联赛、足球超级联赛、龙都濮阳龙舟赛等特色IP赛事。县级层面依托自然人文资源,打造“濮阳县龙舟赛”“国际梅花流赛”“南乐县西湖健步走”等地域品牌。乡级层面创新“体育+产业”模式,如清丰县马庄桥镇结合“蘑菇主题文旅”开展体育活动,首月接待游客21万人次;濮阳县“村BA”联赛联动农产品展销,实现体育赋能乡村振兴。村级层面广泛普及舞龙舞狮、秧歌、广场舞等群众性项目,形成“一村一品”健身格局。同时,深化“文体旅”融合发展战略,围绕“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主题,五年累计组织全民健身活动500余场次,参与人次突破23万。
要运动,更要科学运动。我市不断优化服务,持续提升健身指导专业化水平。建立“体质评估+中医治疗+健身规划”干预体系,为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制订并提供个性化运动处方。建成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1个、县(区)站点6个,在赛事活动现场、景区及商圈嵌入监测服务,覆盖全年龄段人群。强化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全市体育协会发展至117个,形成覆盖城乡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分级开展专业化培训年均超2000人次,全市注册指导员总数达15725人,规模居全省第一梯队。
10月16日下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河南省代表团成立暨出征动员大会在郑州举行,我市共有7名运动员代表河南在全运会赛场上一展风采,彰显了濮阳竞技体育的水平。
事实上,在全国性赛事中摘金夺银,对于现在的濮阳运动员来说并不少见。五年来,我市累计组织运动员参加全国性赛事、省级赛事100余项次,斩获全国冠军18项、亚军25项、季军 32 项。
我市建成市、县、校三级体育人才培养网络,命名省级传统项目学校20 所、市级54所、县级58所;创建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4家、国家级示范性俱乐部1家;累计注册青少年运动员5600余人,开展“市长杯”“奔跑吧·少年”等赛事活动120余场,参与青少年超10万人次。
参加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参加了竞技组的比赛,经过奋勇拼搏,取得了1枚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以及2个第四名、3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1个第八名的好成绩。在全国残运会暨特奥会上,4 名濮阳运动员参加田径、乒乓球和举重项目,勇夺2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以及2个第四名、1个第五名的好成绩。此外,我市在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及其他赛事中也是亮点纷呈,提升了濮阳竞技体育的影响力。
积极调整优化项目布局。发挥重竞技项目传统优势,拳击、武术散打、举重等传统重竞技项目在“十四五”期间持续保持优势。极限运动项目实现突破。极限运动成为城市名片,建成国内首个全奥运项目极限运动基地,承办国际滑板公开赛、全国BMX自由式锦标赛等赛事18项次。传统基础项目发展前景良好。赛艇、游泳、篮球等项目在“十四五”期间首次参赛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项目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8月27日,“奔跑吧·少年”2025年濮阳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鸣枪开赛。赛事汇聚了濮阳市青少年体育精英400余人,他们在田径场上用奔跑与跳跃展现了自己的精彩。
“奔跑吧·少年”是我市近几年打造的一项青少年赛事品牌,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游泳、武术等多项赛事,旨在提升全市青少年的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
青少年时期是提升身体素质的黄金阶段。近年来,我市大力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创新青少年“体+育”发展方式,体教融合持续深化,赛事活动精彩纷呈,后备人才培养成效明显,青少年体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成果丰硕。“十四五”期间,我市高度重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命名58所县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4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功申报20所省级传统项目学校,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学校三级人才培养网络。
体育特色学校创建成效显著。命名16所市级乒乓球特色学校,成功创建8所省级武术特色学校,有97所学校入选河南省“2024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通过建设体育特色学校,在学校广泛开展体育项目普及训练,培养学生体育特长,有力促进青少年掌握体育技能,增强了少年身体素质,推动学校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推动特色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业余训练。“十四五”期间,市文体、教育部门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滑板和轮滑项目进校园活动,先后有12 所学校成为滑板轮滑项目试点学校。为加强游泳项目普及,我市选定20所试点校与市游泳馆合作开展培训,2021年以来累计培训2万余名学生,有15所学校成立学校游泳校队,260名队员入选市级集训队。积极响应“三亿人上冰雪”号召,推动冰雪项目进校园,免费培训滑冰、滑雪技能,市第三中学开发陆地冰壶、滑雪课程,积极开展训练,在2024年举行的河南省第三届学生校园冰雪比赛中获得1金1银。
10月4日至5日,濮阳市万达广场中厅变身亲子运动乐园,濮阳市亲子足球嘉年华活动在此热闹举办,孩子们在绿茵场角色扮演中释放活力,家长则在互动中重温童年。更重要的是,精彩的体育赛事直接带动了商场消费,使万达广场客流再创新高。
体育产业具有消费潜力大、产业链条长、融合带动性强等特征。我市通过将体育产业与商业融合,持续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将赛事活动带来的“流量”转化为经济的“增量”,为持续扩大消费贡献体育力量。以今年国庆节为例,国庆期间全市共组织各类体育活动1573场次,参与人数23万余人次,其中体育赛事1013场次,直接和间接拉动消费4700余万元。
体育与商业的融合发展,是我市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缩影。5年来,我市多渠道、多措施发展体育产业,取得了较好效果。
培育出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产业基地。培育认定了濮阳市全民健身中心、清丰县极限运动中心等10家“濮阳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命名了濮阳市游泳馆、濮阳市欧凯健身游泳体育俱乐部等10家“濮阳市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台前县飞翔房车项目等“濮阳市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为加快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鼓励社会资本支持体育发展。建成了我国目前唯一同时拥有滑板、小轮车、冲浪、攀岩等全奥运项目的室外极限运动基地。投资1亿余元的清丰县尚合健身游泳中心运营良好,台前县体育服装、体育用品制造、房车改造等乡镇体育产业实现突破。永康篮球、柔柔、龙都、阳光健身等一批体育企业、俱乐部健康发展,使体育产业积累了更多的发展优势。
面向新征程,追求新目标。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体育事业发展,持续强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群众体育生活化、竞技体育集约化、体育产业市场化,以体育为媒擦亮濮阳新名片,为濮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